“這次職業(yè)技能鑒定考試我拿了優(yōu)秀!”不久前,湖北省房縣檢察院檢察官對附條件不起訴對象毛毛(化名)進行跟蹤回訪時,毛毛向檢察官分享了自己的喜悅。
3年前,毛毛因盜竊摩托車被公安機關抓獲。綜合考慮毛毛系未成年人、主動賠償、認罪悔罪等因素后,房縣檢察院依法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。最終,毛毛順利通過考驗期,考上心儀的學校。
這是十堰市檢察機關深入踐行“最有利于未成年人”原則,通過多元履職為未成年人成長筑牢防護網的一個縮影。
訴源治理,高筑未成年人保護墻
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、治已病,更要抓前端、治未病。通過涉未成年人個案辦理,深入挖掘背后的社會治理問題,以“我管”促“都管”,是十堰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近年來常抓不懈的重要課題。
今年2月,竹溪縣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涉嫌盜竊案件。初中生小華、小剛(均為化名)故意逃課,在某超市盜竊零食時被發(fā)現。檢察官及時督促轄區(qū)公安機關對二人采取訓誡、責令具結悔過等矯治教育措施。同時,檢察官也對他們進行訓誡教育。談話過程中,他們隨口而出的一句話引起了檢察官的注意:“我們在網吧待了一個多月,沒錢買吃的了,迫不得已才去偷東西吃。”
哪個網吧敢接納未成年人進入,還留宿未成年人過夜?檢察官隨即展開深入調查。經走訪調查,檢察官得知小華、小剛等多名未成年人經常出入一家管理不規(guī)范的網吧。就此,竹溪縣檢察院向縣文旅局發(fā)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,督促整治問題網吧。收到檢察建議后,縣文旅局依法吊銷涉案網吧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,并在全縣開展網吧、歌舞娛樂場所違規(guī)接納未成年人專項整治活動,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(huán)境。
據了解,2022年以來,十堰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緊盯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社會治理問題,廣泛收集校園周邊道路安全、食品安全、不良誘惑等監(jiān)督線索,先后向相關部門制發(fā)社會治理及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30余份,推動開展安全專項監(jiān)督30余次,最大程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。
家教有法,構建未成年人協(xié)同保護格局
“日前我所接到報警,稱轄區(qū)內有兩名未成年人未按時到校上課,家長也聯系不上孩子……”去年5月,房縣檢察院未成年人大數據臨界預防和權益保護平臺(下稱“平臺”)接到聯絡員移送的一條線索,時常無故逃課“玩失蹤”的小天、小宇(均為化名)進入了未檢檢察官的視野。
經平臺預警分析和風險評估,小天、小宇的預警等級為“橙色”。這意味著,針對小天、小宇實施主動干預、教育挽救迫在眉睫。
“媽媽很兇,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打罵我,家里太吵了,我不想在家待著?!薄鞍职肿≡海瑡寢屆χ蚬赍X,哥哥在外地,根本沒人管我……”在對小天、小宇展開社會調查時,檢察官發(fā)現家庭教育缺位是二人不良行為的癥結所在。
對此,檢察機關一邊聯合公安機關、村委會、學校等,對小天和小宇進行心理疏導等個性化臨界預防工作,一邊對其實際監(jiān)護人進行家庭教育指導,并送達了督促監(jiān)護令。事后,檢察官定期對兩個家庭進行跟蹤回訪,小天、小宇均表示與父母的關系有了很大改善。
深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,是筑牢未成年人成長防護網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十堰市檢察機關深入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,規(guī)范適用督促監(jiān)護令,攜手婦聯、團委等部門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聯合機制。截至目前,十堰市檢察機關成立了3個家庭教育指導站,與市中醫(yī)院等單位創(chuàng)新建立“法治+心理+家庭教育”模式,與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宣傳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(guī),全方位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。
2021年以來,十堰市檢察機關共發(fā)出200余份督促監(jiān)護令,對370余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,進行心理疏導690人次,幫助改善親子關系。
以法育人,讓法治種子生根發(fā)芽
“這次的法治課能不能以‘預防性侵、遠離欺凌’為主題?”近日,十堰市檢察院未檢部門接到城區(qū)某小學發(fā)來的一個特殊“訂單”。
“孩子們的需求在哪里,我們的普法宣傳就應該跟進到哪里?!笔呤袡z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劉朗霞說。收到上面的“訂單”后,未檢干警按照校方的訴求和建議,依據學生身心特點,精心為100余名師生制作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。
230余名院領導、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,累計開展“法治進校園”活動超300次,覆蓋超30萬名師生家長……這是2022年以來,十堰市檢察機關“法治進校園”工作交出的成績單。
為推動“法治進校園”工作取得實效,十堰市檢察機關充分發(fā)揮“訂單式”普法服務更精準的特點,把以往“你聽我講”的單向灌輸式普法變?yōu)椤澳阈栉抑v”的雙向互動式普法,在普法實效性上下足功夫。
除開展校園普法,十堰市檢察機關積極開設網絡課堂、進行直播互動、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,并聯合多部門成立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,推出集社會服務、辦案、教育、幫教、心理咨詢和互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“全時空”青少年法律服務產品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